第093章 貶官
關燈
小
中
大
第093章 貶官
司馬淮寫了信給遠在廣州的岑道風, 廣州偏僻崎嶇,開化程度低,等了將近大半月才收到回信。
信上, 岑道風認真誠懇地回答了司馬淮之前的問題, 即與王戢開戰有幾成勝算——
勝算為零。
並非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,岑道風曾在王戢麾下作戰,很了解王戢的底細。
王戢是本朝名副其實的最高軍事統帥, 在江荊一帶屯田耕種,創建防禦工事, 傭兵自雄, 善於打持久戰, 大軍出巢足以撼動半壁江山,甚至直搗建康。
此人雖勇猛卻不逞匹夫之勇,一身的名士風度,會拉攏人心, 會巧用人,會爭權奪勢, 更懂得隱忍和克制己欲。
有一次在軍營正當中秋月圓時分, 王戢縱情飲酒,爛醉如泥,帳下謀士提醒他喝酒誤事損傷理智,在戰場上不該如此。
如此煞風景之言, 本以為憑王戢的火爆脾氣會將斯人拖下去斬首, 誰料王戢聽取了那謀士的建議, 飲下最後一口後轟然摔了酒杯, 並命令從明日起全軍禁酒。
從此軍中再沒喝酒誤事過。
雖然只是一件小事,能看清王戢開明懂理, 可高可低,野心熾熱而又目標清晰,拎得清大事大局,端端是兩朝第一豪門瑯琊王氏栽培出來的根苗。
王戢身後更有個擅於以靜制動的郎靈寂,長袖善舞深沈如淵,心思縝密遠超常人之上,為王戢制定各種作戰策略,規避各種風險和漏洞,補充文治。
經過多年積累,王戢已成長得相當強大。
若要開戰,岑道風言至少需要三年的籌備時間,且三年中他不能呆在貧瘠的廣交之地,而要在梁、湘州等中原腹地占領兵權,像王戢一樣操練士兵,積累軍資,三年之後方有與王戢較量的資格。
否則,“臣即便戰死,無濟於事”。
……
司馬淮合上信箋,久久無法平靜,濃濃的憂愁籠罩在眉目間。
他料到瑯琊王氏難打,沒想到這麽難打,連猛將岑道風都忌憚如此。
梁州位於南北夾縫之間,屬於一片混亂的三不管地帶。占領那裏的是流民帥周喬,長期以來脫離朝政控制,想把梁州給岑道風並不容易。
朝廷上使手腕,戰場上拼血肉。在朝堂上他尚能用帝王術打壓郎靈寂,而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短兵相搏時,王戢顧盼自雄,生性暴躁,絕不像郎靈寂那般遵守默認的游戲規則。
郎靈寂是文官,服從於君臣之禮那一套;王戢是武將,蜂目豺聲,壯懷猶唱缺壺歌,真惹急了或許會不管不顧。
郎靈寂再是心機深沈,終究手無兵權。王戢再是沖動少智,終究手握數十萬雄兵。若論起禍患來,王戢比郎靈寂更值得忌憚,也更難應付,畢竟兵權才是最大的實權。
長久以來他與帝師郎靈寂接觸得比較多,卻忽略小看王戢了。
況且,這倆人根本不能分開看。郎靈寂的腦子會給王戢智慧,王戢的雄兵會給郎靈寂底氣,二者擰成一股繩,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瑯琊王氏。
因為郎靈寂娶了王姮姬,兩家成為親近的翁婿關系,死死綁定在一起。
司馬淮煩躁地揉了揉太陽穴,想到王姮姬就突突直跳,心神恍惚。他咽了咽幹燥的喉嚨,不止一遍幽怨地想:如果一開始進宮的是王姮姬就好了,那麽天下太平,伉儷相守,多麽美好。
王姮姬當他的貴妃,他和王姮姬日日相守,看在與皇室聯姻的份上,王氏定然會安分守己,踏踏實實當個臣子。
王姮姬溫柔美麗,定然也會規勸家族激流勇退。若有兵戎相見的一日,王姮姬無法割舍他和孩子。
至不濟,王姮姬留在宮中可以當人質。
可惜王姮姬先是陰差陽錯地與文硯之相愛,又錯誤地嫁給了郎靈寂。
一切往最棘手的方向惡化。
以前是得王姮姬者可得天下,現在是得天下者才可得王姮姬。
司馬淮知道鬥爭的機會只有一次,他絕對不能輸。
他骨子裏流著先輩司馬懿的鮮血,熾熱著無比的雄心和鬥志,血統是高貴的,先天條件不比王戢和郎靈寂差。
他決定繼續之前的計劃,先摘掉庇護瑯琊王氏的雙翼,再徹底摧毀瑯琊王氏。
王姮姬根本就不愛郎靈寂,每日都在承受痛苦。瑯琊王氏雖是她的家,也是束縛她的繭。他做的這一切皆為了救她出囹圄,乃是正義之師。
……
方過新年,中書監郎靈寂便接連駁斥了皇帝兩封詔令,許多百官替皇帝顏面掃地,何況龍椅上的皇帝司馬淮本人。
朝中人都替郎靈寂捏了一把汗,流言蜚語稱陛下惱了郎靈寂,意欲除之而後快,郎靈寂即將要被貶謫了,中書監之位呆不了多久。
陳留王司馬玖因到手的皇太弟之位生生飛了,恨毒了郎靈寂,亦恨毒了為虎作倀的瑯琊王氏,接連數道奏折彈劾,言辭激烈,誓與王家人不共戴天。
司馬玖奏瑯琊王氏的種種罪狀,言“王戢必為患”,專兵擅權,割據一方,若不除之恐有逼宮之禍。
自古軍政分離,軍事和行政大權卻悉數掌握在瑯琊王氏一家手中,缺乏監督,權力離了制度的牢籠,王氏若無反心才怪。
司馬淮好言好語安撫司馬玖,自然知道王戢和郎靈寂是禍患,卻不能光明正大誅之,表面還要裝作君臣和睦。
朝中人心動蕩,眾臣惶恐不安,不知該站隊哪一邊,帝黨與士族的鬥爭從未如此激烈過。
前段時間瑯琊王氏大行封賞,成為風光無兩的第一豪門,其餘文武百官極為眼紅。
既不能改元立儲,司馬淮便借著安撫臣心的名義,也封賞了其餘百官,重新調整了一番朝中官員架構。
當然,他只能在不損害九品官人法的前提下,對現有官僚體系微調,悄然在關鍵部位放上自己的心腹。
首先,就是慘失皇太弟之位的司馬淮。作為首要安撫對象,司馬淮賜他鎮遠將軍的頭銜,都督青、徐、充三州兵權。
三州看上去很多,實則青州、徐州位於北方,乃是匈奴實際操控的地盤,司馬玖掛個名罷了,重點僅在充州一州。
司馬淮暗戳戳栽培司馬玖,培養軍事籌備力量,用以將來對抗王家。
另外,司馬玖還是“都督中外諸軍事”,即號令皇城的禁衛軍,充當保護皇帝的最近最後的一道防線,皇帝手下最強的軍事力量之一。
司馬淮將身家性命都托付給了司馬玖。
其次,司隸校尉孫壽晉關西侯,出任丹陽尹一職,掌管整個建康城的行政大權。
這個職位原本是郎靈寂的,郎靈寂升為中書監後便空了下來,司馬淮便見縫插針給了自己人。
皇帝看重孫壽為人正直以及敢於彈劾瑯琊王氏的高貴品質,引為近臣,隨時咨詢,相當於隨身攜帶的智囊。
接著,司馬淮又晉河東裴家裴銹為尚書令,掌政令執行大權,其權力堪與中書省分庭抗禮,品階名義上還在郎靈寂的中書監之上。
不過裴銹態度比較模糊,不願擠在中樞和郎靈寂相爭,主動請辭,只挑了個在翰林院掌管典籍的秘書丞閑職。
河東裴氏和瑯琊王氏的關系比較暧昧,處於灰色地帶。河東裴氏與瑯琊王氏有世代姻親之好,王姮姬母親的娘家正是河東裴氏,裴銹在成婚前更愛慕過王姮姬一段時間,不願與王家為敵。
世家大族之間盤根錯節,往往你的利益就代表我的利益,瑯琊王氏倒了旁人未必有好下場。裴家敏感嗅到了這一點,拒絕給司馬淮當槍使對付瑯琊王氏。
不單河東裴氏,龍亢桓氏,陳郡謝氏,範陽盧氏……亦是如此。
司馬淮本想利用北方聲望更高的士族制衡瑯琊王氏,這一步棋算是廢了。
士族根本不配合,亦不聽皇帝詔令,靠他們對付瑯琊王氏是癡心妄想,他們只認其家而不認其君。
司馬淮暗中憤恨。
裴銹既辭,尚書局的位置便空下來。
朝中對郎靈寂錄尚書事的呼聲很高的,畢竟郎靈寂多年來積攢聲望,為百官之首,又堅決捍衛貴族的利益,維護九品官人法,便是合並尚書局、中書省為一個大丞相之位,郎靈寂也是當得的。
司馬淮極為恐懼郎靈寂的權勢進一步擴大,又不得不顧忌百官的呼聲。
他靈機一動,稍稍耍了個心眼,使孫壽與郎靈寂共同錄尚書事。同時為了避免郎靈寂身兼二職,順理成章地移他的中書監為中書令。
如此,郎靈寂的職位便從原本的中書監,變成了中書令加錄尚書事。
這安排深堪玩味。
既滿足了百官要求,又壓制了郎靈寂。
錄尚書事就別提了,虛銜而已,和孫壽權力平分,力量大大被掣肘。
中書令雖與中書監一字之差,權力也是天淵之別。中書令只能草擬決策,實際執行還是交給尚書仆射和尚書令,也就是交給孫壽。
郎靈寂明升暗貶,失了中書監之位,相當於變相被移出宰輔群。
他手裏還有一個之前冊封的驃騎大將軍,仍屬虛銜。他是掌行政的文官,一年到頭去不了戰場幾次,手裏無實際兵權,驃騎大將軍完全是雞肋。
郎靈寂手中可以說沒任何實權了。
至此,皇帝的用意呼之欲出。
——克制郎靈寂,打壓瑯琊王氏!
誰再看不出皇帝對郎靈寂的忌憚之情,無異於一個瞎子。
郎靈寂平日看似為第一權臣,掌握中樞,高高的雲巔之上,實則終究為人臣子,只要皇帝小手指輕輕微調一下,他便喪失了手中所有實權,變回昔日那個血統寒微、偏居一隅的瑯琊王。
命運如此弄人。
在郎靈寂的治理下,瑯琊王氏成為一個盤根錯節、根深蒂固的大樹,若欲徹底拔除這棵樹,得循序漸進。
皇帝對郎靈寂明升暗貶,便是試探這棵大樹的深淺,日後再行動手。
許多世家有種荒涼之感,連第一豪門瑯琊王氏都遭到如此的待遇,旁的士族又將面臨什麽樣的命運?
皇帝要將士族一網打盡。
當真是卸磨殺驢,當初衣冠南渡東晉立國時,是渡江的士族聯合在一起抵手胼足開辟這一片江南土地,扶持司馬氏的先祖坐上皇位的。
皇帝打破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的格局,實則也就是打破“士與馬,共天下”的格局。
士族悲憤之餘,史無前例地與瑯琊王氏湊在一起,抱團群暖,思考在皇權的壓迫下如何存活。
他們要錢有錢要兵有兵,最大的缺點是為人臣子,臣子者得聽皇帝命令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
連郎靈寂也深陷局中,無自救之力。
第一權臣,一朝而墜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司馬淮寫了信給遠在廣州的岑道風, 廣州偏僻崎嶇,開化程度低,等了將近大半月才收到回信。
信上, 岑道風認真誠懇地回答了司馬淮之前的問題, 即與王戢開戰有幾成勝算——
勝算為零。
並非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,岑道風曾在王戢麾下作戰,很了解王戢的底細。
王戢是本朝名副其實的最高軍事統帥, 在江荊一帶屯田耕種,創建防禦工事, 傭兵自雄, 善於打持久戰, 大軍出巢足以撼動半壁江山,甚至直搗建康。
此人雖勇猛卻不逞匹夫之勇,一身的名士風度,會拉攏人心, 會巧用人,會爭權奪勢, 更懂得隱忍和克制己欲。
有一次在軍營正當中秋月圓時分, 王戢縱情飲酒,爛醉如泥,帳下謀士提醒他喝酒誤事損傷理智,在戰場上不該如此。
如此煞風景之言, 本以為憑王戢的火爆脾氣會將斯人拖下去斬首, 誰料王戢聽取了那謀士的建議, 飲下最後一口後轟然摔了酒杯, 並命令從明日起全軍禁酒。
從此軍中再沒喝酒誤事過。
雖然只是一件小事,能看清王戢開明懂理, 可高可低,野心熾熱而又目標清晰,拎得清大事大局,端端是兩朝第一豪門瑯琊王氏栽培出來的根苗。
王戢身後更有個擅於以靜制動的郎靈寂,長袖善舞深沈如淵,心思縝密遠超常人之上,為王戢制定各種作戰策略,規避各種風險和漏洞,補充文治。
經過多年積累,王戢已成長得相當強大。
若要開戰,岑道風言至少需要三年的籌備時間,且三年中他不能呆在貧瘠的廣交之地,而要在梁、湘州等中原腹地占領兵權,像王戢一樣操練士兵,積累軍資,三年之後方有與王戢較量的資格。
否則,“臣即便戰死,無濟於事”。
……
司馬淮合上信箋,久久無法平靜,濃濃的憂愁籠罩在眉目間。
他料到瑯琊王氏難打,沒想到這麽難打,連猛將岑道風都忌憚如此。
梁州位於南北夾縫之間,屬於一片混亂的三不管地帶。占領那裏的是流民帥周喬,長期以來脫離朝政控制,想把梁州給岑道風並不容易。
朝廷上使手腕,戰場上拼血肉。在朝堂上他尚能用帝王術打壓郎靈寂,而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短兵相搏時,王戢顧盼自雄,生性暴躁,絕不像郎靈寂那般遵守默認的游戲規則。
郎靈寂是文官,服從於君臣之禮那一套;王戢是武將,蜂目豺聲,壯懷猶唱缺壺歌,真惹急了或許會不管不顧。
郎靈寂再是心機深沈,終究手無兵權。王戢再是沖動少智,終究手握數十萬雄兵。若論起禍患來,王戢比郎靈寂更值得忌憚,也更難應付,畢竟兵權才是最大的實權。
長久以來他與帝師郎靈寂接觸得比較多,卻忽略小看王戢了。
況且,這倆人根本不能分開看。郎靈寂的腦子會給王戢智慧,王戢的雄兵會給郎靈寂底氣,二者擰成一股繩,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瑯琊王氏。
因為郎靈寂娶了王姮姬,兩家成為親近的翁婿關系,死死綁定在一起。
司馬淮煩躁地揉了揉太陽穴,想到王姮姬就突突直跳,心神恍惚。他咽了咽幹燥的喉嚨,不止一遍幽怨地想:如果一開始進宮的是王姮姬就好了,那麽天下太平,伉儷相守,多麽美好。
王姮姬當他的貴妃,他和王姮姬日日相守,看在與皇室聯姻的份上,王氏定然會安分守己,踏踏實實當個臣子。
王姮姬溫柔美麗,定然也會規勸家族激流勇退。若有兵戎相見的一日,王姮姬無法割舍他和孩子。
至不濟,王姮姬留在宮中可以當人質。
可惜王姮姬先是陰差陽錯地與文硯之相愛,又錯誤地嫁給了郎靈寂。
一切往最棘手的方向惡化。
以前是得王姮姬者可得天下,現在是得天下者才可得王姮姬。
司馬淮知道鬥爭的機會只有一次,他絕對不能輸。
他骨子裏流著先輩司馬懿的鮮血,熾熱著無比的雄心和鬥志,血統是高貴的,先天條件不比王戢和郎靈寂差。
他決定繼續之前的計劃,先摘掉庇護瑯琊王氏的雙翼,再徹底摧毀瑯琊王氏。
王姮姬根本就不愛郎靈寂,每日都在承受痛苦。瑯琊王氏雖是她的家,也是束縛她的繭。他做的這一切皆為了救她出囹圄,乃是正義之師。
……
方過新年,中書監郎靈寂便接連駁斥了皇帝兩封詔令,許多百官替皇帝顏面掃地,何況龍椅上的皇帝司馬淮本人。
朝中人都替郎靈寂捏了一把汗,流言蜚語稱陛下惱了郎靈寂,意欲除之而後快,郎靈寂即將要被貶謫了,中書監之位呆不了多久。
陳留王司馬玖因到手的皇太弟之位生生飛了,恨毒了郎靈寂,亦恨毒了為虎作倀的瑯琊王氏,接連數道奏折彈劾,言辭激烈,誓與王家人不共戴天。
司馬玖奏瑯琊王氏的種種罪狀,言“王戢必為患”,專兵擅權,割據一方,若不除之恐有逼宮之禍。
自古軍政分離,軍事和行政大權卻悉數掌握在瑯琊王氏一家手中,缺乏監督,權力離了制度的牢籠,王氏若無反心才怪。
司馬淮好言好語安撫司馬玖,自然知道王戢和郎靈寂是禍患,卻不能光明正大誅之,表面還要裝作君臣和睦。
朝中人心動蕩,眾臣惶恐不安,不知該站隊哪一邊,帝黨與士族的鬥爭從未如此激烈過。
前段時間瑯琊王氏大行封賞,成為風光無兩的第一豪門,其餘文武百官極為眼紅。
既不能改元立儲,司馬淮便借著安撫臣心的名義,也封賞了其餘百官,重新調整了一番朝中官員架構。
當然,他只能在不損害九品官人法的前提下,對現有官僚體系微調,悄然在關鍵部位放上自己的心腹。
首先,就是慘失皇太弟之位的司馬淮。作為首要安撫對象,司馬淮賜他鎮遠將軍的頭銜,都督青、徐、充三州兵權。
三州看上去很多,實則青州、徐州位於北方,乃是匈奴實際操控的地盤,司馬玖掛個名罷了,重點僅在充州一州。
司馬淮暗戳戳栽培司馬玖,培養軍事籌備力量,用以將來對抗王家。
另外,司馬玖還是“都督中外諸軍事”,即號令皇城的禁衛軍,充當保護皇帝的最近最後的一道防線,皇帝手下最強的軍事力量之一。
司馬淮將身家性命都托付給了司馬玖。
其次,司隸校尉孫壽晉關西侯,出任丹陽尹一職,掌管整個建康城的行政大權。
這個職位原本是郎靈寂的,郎靈寂升為中書監後便空了下來,司馬淮便見縫插針給了自己人。
皇帝看重孫壽為人正直以及敢於彈劾瑯琊王氏的高貴品質,引為近臣,隨時咨詢,相當於隨身攜帶的智囊。
接著,司馬淮又晉河東裴家裴銹為尚書令,掌政令執行大權,其權力堪與中書省分庭抗禮,品階名義上還在郎靈寂的中書監之上。
不過裴銹態度比較模糊,不願擠在中樞和郎靈寂相爭,主動請辭,只挑了個在翰林院掌管典籍的秘書丞閑職。
河東裴氏和瑯琊王氏的關系比較暧昧,處於灰色地帶。河東裴氏與瑯琊王氏有世代姻親之好,王姮姬母親的娘家正是河東裴氏,裴銹在成婚前更愛慕過王姮姬一段時間,不願與王家為敵。
世家大族之間盤根錯節,往往你的利益就代表我的利益,瑯琊王氏倒了旁人未必有好下場。裴家敏感嗅到了這一點,拒絕給司馬淮當槍使對付瑯琊王氏。
不單河東裴氏,龍亢桓氏,陳郡謝氏,範陽盧氏……亦是如此。
司馬淮本想利用北方聲望更高的士族制衡瑯琊王氏,這一步棋算是廢了。
士族根本不配合,亦不聽皇帝詔令,靠他們對付瑯琊王氏是癡心妄想,他們只認其家而不認其君。
司馬淮暗中憤恨。
裴銹既辭,尚書局的位置便空下來。
朝中對郎靈寂錄尚書事的呼聲很高的,畢竟郎靈寂多年來積攢聲望,為百官之首,又堅決捍衛貴族的利益,維護九品官人法,便是合並尚書局、中書省為一個大丞相之位,郎靈寂也是當得的。
司馬淮極為恐懼郎靈寂的權勢進一步擴大,又不得不顧忌百官的呼聲。
他靈機一動,稍稍耍了個心眼,使孫壽與郎靈寂共同錄尚書事。同時為了避免郎靈寂身兼二職,順理成章地移他的中書監為中書令。
如此,郎靈寂的職位便從原本的中書監,變成了中書令加錄尚書事。
這安排深堪玩味。
既滿足了百官要求,又壓制了郎靈寂。
錄尚書事就別提了,虛銜而已,和孫壽權力平分,力量大大被掣肘。
中書令雖與中書監一字之差,權力也是天淵之別。中書令只能草擬決策,實際執行還是交給尚書仆射和尚書令,也就是交給孫壽。
郎靈寂明升暗貶,失了中書監之位,相當於變相被移出宰輔群。
他手裏還有一個之前冊封的驃騎大將軍,仍屬虛銜。他是掌行政的文官,一年到頭去不了戰場幾次,手裏無實際兵權,驃騎大將軍完全是雞肋。
郎靈寂手中可以說沒任何實權了。
至此,皇帝的用意呼之欲出。
——克制郎靈寂,打壓瑯琊王氏!
誰再看不出皇帝對郎靈寂的忌憚之情,無異於一個瞎子。
郎靈寂平日看似為第一權臣,掌握中樞,高高的雲巔之上,實則終究為人臣子,只要皇帝小手指輕輕微調一下,他便喪失了手中所有實權,變回昔日那個血統寒微、偏居一隅的瑯琊王。
命運如此弄人。
在郎靈寂的治理下,瑯琊王氏成為一個盤根錯節、根深蒂固的大樹,若欲徹底拔除這棵樹,得循序漸進。
皇帝對郎靈寂明升暗貶,便是試探這棵大樹的深淺,日後再行動手。
許多世家有種荒涼之感,連第一豪門瑯琊王氏都遭到如此的待遇,旁的士族又將面臨什麽樣的命運?
皇帝要將士族一網打盡。
當真是卸磨殺驢,當初衣冠南渡東晉立國時,是渡江的士族聯合在一起抵手胼足開辟這一片江南土地,扶持司馬氏的先祖坐上皇位的。
皇帝打破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的格局,實則也就是打破“士與馬,共天下”的格局。
士族悲憤之餘,史無前例地與瑯琊王氏湊在一起,抱團群暖,思考在皇權的壓迫下如何存活。
他們要錢有錢要兵有兵,最大的缺點是為人臣子,臣子者得聽皇帝命令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
連郎靈寂也深陷局中,無自救之力。
第一權臣,一朝而墜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